“10万吨/年聚碳酸酯(PC)项目配套13万吨/年双酚A建成后,实现了资源(盐)—烧碱氯气(化工)—PC(材料)的升级,填补了河南省双酚A及高端PC材料市场空白。”4月22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聚碳材料公司总经理刘武松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刘武松介绍,继双酚A项目产出合格产品后,神马集团又顺利打通PC项目工艺流程,向稳产满产奋进。至此,这个承载着神马集团盐化工板块整体扭亏脱困使命的“希望工程”,开始步入产业链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大胆谋“新”劣势变优势
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PC广泛用于建筑板材、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国内PC行业却处境尴尬:全球PC年消费量在500万吨左右,其中中国占40%。但由于国内企业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我国每年仍需进口150万吨左右。
“2014年之前,我国PC年总产能为60万吨,均为外商投资,进口依存度持续保持在60%以上。”刘武松说。
据他介绍,由于行业产能集中度和技术壁垒高,以及光气布点限制等原因,国内许多PC企业遭遇“开工之日即停产之时”的尴尬。
危机就是机遇,时机就是商机。刘武松介绍说,PC生产技术有光气法和聚酯法,目前全球高端PC生产线均采用光气法。相比聚酯法,光气法在产品品质、生产成本等方面更胜一筹。但是由于光气的生产受到严格管控,许多PC项目不得不选择聚酯法生产工艺。而平煤集团现有3家氯碱生产企业和1家有光气生产资质的公司,这恰恰成为他们建设PC项目的独特优势。
“集团拥有良好的盐化工产业基础、丰富的岩盐资源储备,尤其是拥有生产PC工程塑料所需的氯气、光气等上游盐化工产品,产业链优势突出,含盐废水可作为氯碱化工原材料,形成循环经济。建设以双酚A和光气为原料的PC项目,既可解决氯气平衡难题,又能利用现有资源延伸盐化工产业链条,把行业劣势变成产业链优势,符合集团产业升级换代的方向。”刘武松说。
产业链优化变废为宝
经过深入调研,神马集团决定将PC作为企业盐化工板块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重点探索实施光气法聚碳酸酯建设项目及配套双酚A项目。
按照规划,聚碳材料公司计划分两期建成总规模40万吨/年PC项目,建成后产能规模居国内第一方阵,同时每年可消化集团氯碱化工企业20万吨烧碱、15万吨液氯,减少液碱外运量60多万吨,不仅可有效应对烧碱下游主要产业——氧化铝市场萎缩带来的冲击,还能将液氯变废为宝。
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表示,公司将借鉴和吸取外部先进企业的经验,确保项目早日实现连续稳定运行,生产出优质产品,为企业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新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敢于创新力求“快好省”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项目建设伊始,神马集团就确立了建设速度要快、设备和技术要好、成本还要省的“快好省”规划策略。
“快”字是项目推进的硬道理。由于种种原因,国外专家无法到现场指导安装,神马集团双酚A装置4台进口离心机设备比原计划晚5个月到厂。技术人员敢于创新,每天“啃”资料,硬是将1个月的安装调试时间缩短至15天。19个月内,一座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现代化工厂渐渐露出轮廓,比正常建设周期提前了3个月。
“好”字在项目建设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神马集团加强顶层设计,始终瞄准技术领先、产品高端。PC项目采用美国凯洛格·布朗·路特集团公司的光气界面缩聚法生产工艺,核心设备均为国内外知名厂家的“硬核”产品,为聚碳材料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就是项目建设要尽量压减概算。神马集团摸清各个可能增加概算的关键环节,提前制订针对性措施,采用市场竞争、网上比价等方式,最大限度控制各项概算支出,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在黑龙江大学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有这样一个科研团队。
今年以来,福建炼油化工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牢记嘱托、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喜迎二十大”主题行动统领各项工作,确保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季度,福建炼化一方面抓...
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将机关工作成果转化为服务车间、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近日,延长石油延安炼油厂机关联合一党支部和油气储运车间党支部开展了“机关+车间”结对共建实践活动。